开学逆袭指南:4件小事,让孩子悄悄变优秀

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:“人是被习惯塑造的,优异的成绩来源于良好的习惯,而非一时的行动。” 
开学季,正是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、实现弯道超车的黄金时期。
许多家长常常为教育孩子而苦恼,其实,最简单有效的方法,就是引导孩子坚持做好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,让习惯的力量助力孩子成长。
尤其是以下这 4 件事,若能让孩子每天坚持,形成习惯,孩子定会越来越优秀。

早睡早起,拥抱活力清晨
在这个电子产品泛滥、学业压力繁重的时代,熬夜与睡眠不足成了不少孩子的常态。
长期熬夜不仅容易引发耳鸣、听力下降、心悸等健康问题,甚至可能像新闻中那位年轻女士一样,因长期熬夜患上老年痴呆症。
正如梁实秋在《早起》中所写:“曾文正公说:‘做人从早起起。’因为这是每人每日所做的第一件事。这一桩事若办不到,其余的也就可想。” 
早晨7点到10点,是记忆力与做事效率的黄金时段,最适合朗读、背诵与学习。
让孩子在开学期间坚持早睡早起,不仅能强健体魄,提高学习效率,还能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,为自律人生奠定基础。

沉浸阅读,开启知识之旅
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一直保持着睡前一小时阅读的习惯,阅读于她,就像吃饭、睡觉一样自然。
在书籍的滋养下,她在《朗读者》《中华诗词大会》等节目中展现出的从容优雅与出口成章,生动诠释了 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。
阅读能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、理解、思考判断与专注能力,开阔孩子的眼界,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。
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宜早不宜迟,从一岁左右的睡前故事,到稍大时的绘本共读,再到小学的自主阅读,家长可以在家中开辟专门的阅读空间,设定固定的阅读时间,以身作则,带动孩子爱上阅读。
开学了,让孩子在课余时间与好书为伴,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。
坚持运动,挥洒青春汗水
长沙的罗爸爸要求孩子每天户外玩不够两小时不准写作业,只为保护孩子视力,重视孩子身心健康。
然而,如今很多孩子在学业压力下,缺乏运动。据青少年研究中心表明,超6成中小学生每天体育运动时间不足1小时,三分之一的孩子不运动,这导致视力不良、体质健康下滑等问题日益严峻。
美国 “人类脑计划” 研究发现,坚持运动可促进大脑发育,提高记忆力。
爱运动的孩子往往神采奕奕、思维活跃、抗压能力强。
开学后,不妨让孩子从喜欢的慢跑、跳绳、轮滑等运动入手,每天坚持半小时到一小时,收获健康与强大内心。
 
预习复习,筑牢学习根基
许多孩子学习困难、成绩难提高,根源在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。
而每天做好预习和复习,便是提升学习效果的关键。
复习能加深对当天所学知识的记忆,在回顾中收获新思考;预习能让孩子在新课学习前心中有底,听讲更高效。
小学阶段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,家长应从一年级起引导孩子,每天写作业前复习,写完作业后预习。
坚持这个习惯,孩子在开学后的学习中定能事半功倍。

家长们或许会担心,这些事看似简单,让孩子长期坚持却不容易。
不妨试试这些小窍门:开学伊始,通过立规矩,将这些重要事项列在表格中,用打卡、贴小红花、积分等方式提醒孩子完成,及时给予鼓励;
当孩子想要放弃时,设置奖励、降低任务难度、增添趣味性,提升孩子的积极性;
当坚持带来身体素质提升、学习进步等正向反馈时,孩子便会逐渐形成内驱力,将这些好习惯融入日常生活,受益终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