妈妈家里摆6个钟,“按分钟”监视7岁女儿生活:被遥控的孩子,太窒息
时间:2022-08-30 点击: 144次
严格的控制背后,藏着满溢的焦虑
如果,妈妈在家里放了6个时钟为了安排你的生活,你会感觉如何?
无论在做什么,都不停地听到妈妈说着时间还剩多少...
妮妮妈就是这样一位“时间控”。
她在家里各个位置都放了一个时钟,但她的目的并非出于自律,而是为了分秒必争地控制女儿。
女儿的生活被切割成细致到“分钟”算的“时间块”。
什么时间做什么事,必须严格按她的规定来。
否则,就不厌其烦地提醒,或采取一些强硬手段。
但即使如此细致,妮妮妈还认为女儿患有多动症,注意力无法集中,且情绪容易暴躁,在学习上存在很大的障碍。
已然心力交瘁的妮妮妈,选择向专家求救。
“我最大的希望是孩子能够好好地学习!”
了解完情况后,专家便展开就近观察,不料却发现截然不同的真相。
事实上,妮妮根本没毛病,医生诊断书上分明写着:
反应控制力和注意力未见异常!
相反,妮妮不仅想象力丰富,还拥有不错的定性。光靠一盒橡皮泥,就能自娱自乐一下午。
显然问题来源不在于孩子,而是妈妈。
原来,妮妮妈37岁才怀孕,期间由于身体原因还用过药物,所以她总担心孩子先天不足。
在这种担忧下,她把养育的力气都花在了“规划孩子”上,企图将女儿打造成学霸,以此来缓解自己的焦虑。
可明明是妈妈的情绪问题,孩子身上又怎会有答案?
执迷错误的解题思路,只会得到糟糕的结果,最终只能惨淡收场。
南通虎妈被撤监护权事件,就是这样一起悲剧。
单亲妈妈李平非常重视女儿的教育,从小就给女儿定下“考进全国前三或前五大学”的目标。
为此,她在女儿上四年级时,就铆足了劲“发功”。
最初,只是布置些课外作业,达不到预期就轻微体罚。
但随着时间推移,情节愈演愈烈。
逼12岁的女儿学大学英语,做成人高考的试卷。
女儿表现不好,就不给饭吃,或者肆意实施暴行。
今年1月,因没完成试卷测试,李平用指甲抓伤女儿的脸;
3月,因未完成“提升作业”,李平用锅铲烫伤女儿的手背;
4月,再次因为“提升作业”,李平又抄起锅铲烫伤女儿的脸颊;
实在看不下去的外婆,在屡劝无效后,直接将李平告到法院,这才解救了身心受创的外孙女。
在法庭上,李平依旧哽咽地哀求母亲:
“你行行好,不要任性地去争取抚养权。孩子的教育需要钱的支撑,需要把孩子培养到一定的地步,才有好的未来。”
你说李平不爱女儿吗?显然不是。
她一意孤行,只是希望为女儿争取一个好未来。
她以为幼时吃苦等于吃补,她满心忧虑的是女儿的将来,却不明白:
现在都过不好,何谈将来?
口口声声是爱,但给的全都是伤害。
若父母执意用畸形的爱画地为牢,没有一个孩子能完好逃出生天。
与焦虑型父母相对应的“空心人孩子”
“妈,你到底还要我死几次(才满意)?”
“你是妈妈生的,是妈妈养的,你不可以有这样的想法。”
这段令人触目惊心的对话,出自台剧《妈妈的遥控器》。
小伟是个初三生,虽然成绩不佳,但阳光开朗,且极具绘画天赋。
但在小伟妈妈看来,除了学习成绩,其他一切毫无价值。
可无论她怎么说,小伟就是不听管教。
不仅频频缺席补习班,甚至还为了与狐朋狗友一起毕业旅行,伪造成绩单。
面对“脱轨”的儿子,小伟妈妈愤怒至极。
她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手段,将一切导回正轨。
就在这时,她获得了一个神奇的遥控器,可以操控儿子的时间。
从此,只要小伟不按妈妈的意思来,便会不断徘徊在同一个时间里,受困在同一件事情上。
解除“重复”的唯一办法:听妈妈的话!
为了让人生继续向前走的,小伟只能压抑自己,当妈妈的“乖小孩”。
可妈妈并没有就此满足,在她看来,儿子的人际关系也是“重灾区”。
因此,她用遥控器删掉小伟与喜欢的女孩、朋友及老师的相处时光。
失去生活中所有的光后,小伟对世间再无留恋,义无反顾地自杀。
但无论是用多么惨烈的办法,妈妈总能用遥控器“抢救”回儿子。
求生不得求死不能,人生没有一丁点自主权,小伟彻底沦为妈妈的傀儡,变成一具行尸走肉。
小伟妈妈步步紧逼,自以为“为儿子好”,实则是一点一滴抹杀了对方。
正如心理学家李雪所说:
“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,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,孩子只能精神死亡。”
许多父母不明白:为何自己付出所有,却换来孩子的怨恨?
他们用一辈子的时间去等孩子的感恩,殊不知孩子一直在等父母的道歉。
就像泰剧《社交网络》中的小水母女。
为了预防不良因素对女儿的伤害,水妈采取一系列激烈措施:
不允许女儿独自外出,要求女儿每隔一小时汇报动态;
趁女儿不在家砸开门锁,擅自扔掉对方养的宠物;
偷看女儿的手机,买通女儿闺蜜,监视女儿的朋友圈动态。
直到某天,小水不堪重压、离家出走。
水妈疯了般找女儿,最终在学校练舞房发现女儿。
站在门外,看着女儿卖力舞动的身姿,及脸上自然流露的笑容,水妈终于想开。
她第一次夸女儿跳舞很美,第一次在女儿面前抽烟,第一次袒露自己的恐惧:
“对不起,我第一次当妈妈,特别害怕没做好,所以有点用力过度。”
令她没想到的是,她的坦白竟然换来了女儿的第一个拥抱。
当父母放下权威,拾起尊重和理解,“爱”才会被看见。
放手并不意味着弱势,包容恰恰是因为内心足够强大。
放下控制与焦虑,才能架起亲子间有效沟通的桥梁,拉进彼此心灵的距离。
学会放下焦虑,看到孩子的优点
撒贝宁曾在节目中,吐槽妻子带娃太“糙”。
无论是孩子摔倒,还是啃家里的拖鞋,她都不紧不慢,觉得没什么。
但事实上,妈妈“心宽”是孩子最大的福气。
心态平和的妈妈不会凌驾于孩子之上,而是给孩子更多守望与力量。
2020年6月,13岁男孩钟美美靠模仿老师的视频,一夜爆火。
他浑然天成的表演,不仅征服了广大网友,导演苗九龄更是直夸其天才。
除了表演天赋佳外,钟美美的学习成绩更是数一数二。
不少家长好奇:如此有才气的孩子,是怎么养出来的?
钟姥姥表示:是被一个被神经大条的“小公主”养大的。
在姥姥看来,钟妈妈心性单纯,还有点佛系。
她从不过多干涉孩子的,孩子反而把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,甚至时常反过来照顾妈妈。
幼时,钟美美不爱玩“男孩子的游戏”,反而喜欢宅家追古装剧,偷穿姥姥的高跟鞋,或把丝巾和被单披在身上。
姥姥有点担心孩子缺乏男子气概,但妈妈却觉得有趣。
钟美美走红后,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声音,各路邀约也纷纷找上门。
对此,钟妈妈一直表现得很淡定,既不贪婪,也不武断,更不专制。
“只要学习不下降,兴趣爱好方面我是不加以制止的。”
至于广告邀约,她则会与儿子一起商量着选择。
“正能量、有益的、时间合适的,不失为锻炼孩子的好机会。”
但她也明确告诉儿子:
这个家不需要你挣钱来养,你目前最重要的是学业!
对钟妈妈来说,宽松是建立在原则分明的前提下。
所以,当钟美美对百万签约金心动时,她毫不犹豫点醒对方:
“给你点钱,你就被迷惑了?不能被钱蒙住双眼!”
得益于钟妈妈这一系列张弛有度的作法,钟美美自己也想明白了,甚至总结出一番深刻的道理:
“如果学习好了将来不仅仅是一百万,可能是一千万,一亿。”
不难想象,倘若钟妈妈一开始采取的是强硬手段,那结果极有可能事与愿违。
正是因为,她给孩子留出足够的空间,钟美美才能自己成长、自由生长,从而变成真正有担当且有深度的“小男子汉”。
有人说,孩子生来便有智慧,而信任和理解便是一把钥匙。
当你试着放手,试着相信孩子,你将发现:孩子远比你想象中更出色。
正如孙瑞雪在《爱和自由》一书中说:“当孩子获得爱和尊重的时候,就会用生命的大部分精力来创造,并健全自我。”
董明珠曾分享过一个故事:
儿子12岁那年,曾开口要求妈妈:送他返校。
结果不仅遭拒,甚至被反要求,自行乘坐飞机返程。
并不是董明珠不心疼儿子,也不是她铁石心肠。
尽管内心充满煎熬,但她明白:
事事包办不是爱而是害,真正爱孩子应该教他独立。
于丹也说:“父母真正成功的爱,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,这种分离越早,你就越成功。”
所以,孩子言听计从不值得高兴,他能独当一面才值得骄傲;
孩子事事苛求完美不值得自得,他能找到真正的热爱才值得沸腾;
将孩子紧紧攥在手里也不值得骄傲,让他自由翱翔才是真的伟大;
因此,父母该谨记:
比起否定,孩子更需要肯定与鼓励;
比起命令,孩子更想要尊重与建议;
比起包办,孩子更渴望独立与成长。
而一切,只需要我们“少做一步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