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别人家的孩子”是怎么练成的?4种好习惯,早看早受益

    "望子成龙,望女成凤",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又出色,而现实却是狠狠的一巴掌。
 
    成绩是每个家庭避免不了的话题,每当孩子考不好的时候,你有没有说过这样的话:
 
   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,他怎么就能考的好;
    谁谁谁都会写,你为什么就不会;
 
    “别人家的孩子“成了家长羡慕的对象,孩子们的恐惧来源。
 
    其实,孩子成绩差,多半跟习惯脱不了关系。
 
    保罗盖蒂曾说:好习惯和坏习惯都具有很强的力量,好的习惯让人立于不败之地,坏的习惯则让人从成功的宝座上跌下来。
 
    往往很多时候,学习差距的根源就在习惯上!想要孩子学习提上去,首先应养成以下4种好习惯:
 
    课前做好预习工作,温故而知新
 
    所谓“学霸”,就是那些既懂得课前预习又懂得课后复习的学生。
 
    试想同样坐在教室里:
 
    普通学生老师讲完就忘,课后糊弄完作业从不翻书;
 
    而尖子生不仅课上认真学,课后温故而知新,查漏补缺;
 
    如果你在做完作业之后懂得跟学霸一样课前预习,然后再把老师今天所讲的内容复习一遍,慢慢的你也能成为他人嘴里“别人家的孩子”。
 
    课前做好预习,说白了就是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,这样在一个互动式的课堂学习中,可以做到一课一得,甚至一课数得的效果。
 
“别人家的孩子”是怎么练成的?4种好习惯,早看早受益
 
    笔记配合课堂听讲,学会划重点
 
    课堂笔记不是把老师所有的话都记下来,而是有选择地记录重点和补充的内容。
 
    边听、边划、边记、边思考;笔记不需要详细,重要的是条理清晰,这样课堂记笔记的效率会大大提高。
 
    俗话说:好记性不如烂笔头。
 
    对于课上没听懂的内容,我们还可以通过专用的符号进行标注,课下再进行补充完善。
 
    比如:
 
    1、事前要做好预习,标出不懂的地方,等到上课老师讲到这个地方的时候,就能够更集中的投入进去。
 
    2、可以记关键词,下课再抽时间补充。
 
    3、重点的板书要记下来。
 
    要知道,每节课40分钟,关于知识点老师只需要10分钟就可以讲解完了,其他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在应用。
 
    如果孩子能抓住这关键的10分钟,对知识点进行记忆和理解,就能在课堂上,包括课下对知识进行应用,孩子理解的好,做题时自然不容易出错。
 
    总结归纳所学内容,及时复习
 
    课上做好笔记,课后我们就要做好复习。
 
    很多同学在课堂上做完笔记,然后就不去管了,这种学习方法治标不治本。
 
    俗话说:“温故而知新;可以为师矣。”
 
    百度词条对“复习”的解释是,指再一次学习,把以前遗忘的知识记起来,重复学习学过的东西,使对其印象更加深刻,在脑海中存留的时间更长一些。
 
“别人家的孩子”是怎么练成的?4种好习惯,早看早受益
 
    复习的关键在于“及时、重复”,并且今日事今日毕,当我们学习完一天的知识,第一时间就是复习,其次,就是复习不是“一遍过”,而是要多次重复,这样才能牢牢记住!
 
    及时解决疑难问题,敢于提问
 
   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:“提出一个问题,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。”
 
    学生时期,很多孩子最怕的就是老师提问,在课堂上与老师互动的来来回回总是那几个人,一来二去,老师自然就比较倾向于和活跃的学生互动。
 
    而要克服这种心理,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,父母和老师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,鼓励孩子发表意见。
 
    课堂氛围尽量轻松和谐,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,家庭中也要给孩子话语权,让孩子有主人翁的精神。
 
    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决定了他们好问的天性,只要我们有意识的在课堂上把时间让给孩子们,让他们自由的提出一些喜欢研究的问题共同探索。
 
    只有给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、水分和适宜的土壤,使其生根发芽、开花结果,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。
 
“别人家的孩子”是怎么练成的?4种好习惯,早看早受益
 
    写在最后:
 
    “别人家的孩子”成了许多父母的口头禅。
 
    主观上,父母想通过“别人家的孩子”激励自己的孩子不断进步,但实际上,孩子生活在“别人家的孩子”阴影之下,承受着父母不曾想到的压力和痛苦。
 
    言语绑架对孩子的影响往往比你想的大。
 
   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,根本没有谁比谁不好。
 
    试着把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换成“我的宝贝正在进步”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!